爺爺?shù)幕橐鍪怯商珷數(shù)囊淮乌s集造就而成,聽奶奶講:太爺趕集市路上遇到外太公,兩人路上閑聊,彼此談及兒女,聊著聊著就商定成了親家,那時的人很誠信,說好日期后就辦理了爺爺?shù)幕槎Y。那年爺爺16歲,婚前從未見過奶奶,不知他們彼此愛不愛,也不知道他們是否懂得愛,他們生活了一輩子。這些生活的偶然無處不在,有時候影響卻很深遠,間接說來:太爺?shù)倪@次趕集造就了父親,再往后推敲又孕育了我……
其實我是不大喜歡奶奶的,在我眼中,她是個不安分于農(nóng)家生活的人。打記事起就知道她喜歡趕集市,喜歡去茶館喝茶,聽書,也不分農(nóng)忙農(nóng)閑。對于一個農(nóng)民世家來說,這可不是什么好事,也惹來不少閑話,當(dāng)然也和母親關(guān)系很糟糕。她是黨員,是文盲,但能背《黨的基本路線》,這點讓人很吃驚,卻被我發(fā)現(xiàn)了。有天放學(xué)早,在家晃悠,突然發(fā)現(xiàn)飯桌上有本黨員的宣傳冊,翻開首頁后我就大聲的念著,她見我后得意的告訴我她能背,然后就吧啦吧啦的背出來。我說:“你認得那些字么?”,她說不認得。我頓時驚異,說出雷語:你不認得字,怎么會說話的?她生氣了,大聲說道:“老子不認得字,還連話都不會說了么?”……偶爾也能聽到奶奶和爺爺?shù)某臣,基本都是奶奶占上風(fēng),即使是她不對。
爺爺很瘦,每日忙里忙外,還做家務(wù),很能包容奶奶的厭農(nóng)、脾氣,打心底很佩服他。有時候老爺子也去集市賣個菜,喝點小酒什么的,回來時從鎮(zhèn)上挑旦大糞去地里施肥。他有眼疾,說是日本投毒氣彈時造成的,但做事很麻利。每到夏日納涼時,他會講些日本人來中國后他們逃難的舊事。爺爺讀過兩年書,婚后奶奶讓他讀的,所以會打算盤,當(dāng)過村干部,廠長(在我的想象中貌似有點像《平凡的世界》中的孫玉亭),但從沒見他們富裕過。據(jù)說還被一些運動整了,差點房子都被拆,以至后來窮了很久……
他們的世界就這樣向前走著,見證了他們過六十、七十已至九十歲。不管是他們年輕時的爭吵,還是年老時的相互攙扶,他們一起走過了很久的年月,愛或不愛已毫無意義。月初回趟老家,奶奶精神不比前兩年,老態(tài)龍鐘,爺爺尚好,眼睛做了手術(shù),能看得清人。只是作為家里唯一傳宗接代之 人-我,跑了老遠的地方工作,相見甚少,不免會掛念、擔(dān)憂。母親走了好久,若健在,不知道還會不會和奶奶有爭執(zhí)。應(yīng)該沒有了吧,當(dāng)一個人老去,生命走向末路,愛與憎應(yīng)該都會消失,畢竟都在一起過,畢竟都會老去……